AI領域導航:排除中國制定規則恐適得其反

人工智能(AI)的不斷進步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對話,橫跨各個產業和國家,討論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的必要性。這些機制的設想是為了減輕與AI變革力量相關的內在風險。然而,美國政府最近將一家著名的中國研究機構列入黑名單的決定,給在這個關鍵領域進行國際合作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此舉雖然旨在捍衛國家利益,但可能會在無意中阻礙對AI治理採取統一的全球方法。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被列入黑名單

在國際AI界引起廣泛反響的行動中,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於2025年3月28日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這項行動實際上限制了BAAI對美國技術和合作的訪問,理由是擔心其可能參與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動。這項決定背後的理由源於AI的潛在雙重用途性質,即為民用應用開發的技術也可以轉用於軍事或監控目的。

BAAI是中國領先的研究機構,一直處於AI創新的前沿,為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將其排除在國際合作之外,引發了對AI研究碎片化以及標準和規範可能出現分歧的擔憂。

AI治理中國際合作的論點

AI的內在性質需要一種全球性的治理方法。AI系統日益相互關聯,超越國界,影響著世界各地的社會。AI帶來的挑戰,例如偏見、侵犯隱私和潛在的濫用,需要集體行動和共同責任。

協調標準的需求

國際合作的一個關鍵論點是需要協調標準。隨著AI技術在不同國家/地區的普及,缺乏通用標準可能會導致互操作性問題,阻礙AI系統的無縫集成,並為國際貿易與合作設置障礙。協調標準還可以促進信任和透明度,確保以負責任和合乎道德的方式開發和部署AI系統。

解決倫理問題

AI引發了許多倫理問題,包括偏見、公平性和問責制。如果AI系統在有偏見的數據上進行訓練,或者在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倫理原則,則AI系統可能會延續和放大現有的社會偏見。國際合作對於開發解決這些問題的道德準則和框架至關重要,並確保以促進人類福祉和社會正義的方式使用AI系統。

減輕AI濫用的風險

AI濫用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自主武器和監控技術等領域,對全球安全和人權構成了重大威脅。國際合作對於建立規範和法規至關重要,這些規範和法規可以防止開發和部署可能被用於惡意目的的AI系統。這包括出口管制、透明度要求以及關於負責任地使用AI的國際協議等措施。

排除中國的潛在後果

儘管美國政府將BAAI列入黑名單的決定可能是出於合理的安全考慮,但它帶來的潛在後果可能會破壞建立全球AI治理系統的更廣泛努力。

阻礙對話與合作

將中國這個AI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排除在國際論壇和合作之外,可能會阻礙在AI安全、倫理和安全等關鍵問題上的對話與合作。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任何AI治理的全球框架都可能是不完整和無效的。

促進技術分歧

將BAAI列入黑名單可能會加速技術分歧的趨勢,即不同的國家/地區開發自己的AI標準和規範,從而導致碎片化和不兼容。這可能會為國際貿易與合作設置障礙,並增加AI系統被用於惡意目的的風險。

限制人才和專業知識的獲取

中國擁有大量AI人才和專業知識,將中國研究人員和機構排除在國際合作之外可能會限制對這種寶貴資源的獲取。這可能會減慢AI創新的步伐,並阻礙解決全球挑戰的方案的開發。

前進的道路:在安全考量與合作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駕馭複雜的AI治理格局需要在解決合法的安全問題和促進國際合作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儘管保護國家利益和防止AI濫用非常重要,但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進行接觸,以對AI帶來的風險和機遇達成共識也同樣重要。

建立明確的紅線

一種方法是建立明確的紅線,以定義AI開發和部署中不可接受的行為。這些紅線可以側重於自主武器、監控技術以及將AI用於侵犯人權等領域。通過明確闡明這些界限,國際社會可以發出強烈的訊息,表明某些AI用途是不可接受的,並且不會被容忍。

促進透明度和問責制

另一個重要步驟是促進AI系統開發和部署的透明度和問責制。這包括要求開發人員披露其系統中使用的数据和算法,以及建立獨立審計和監督機制等措施。通過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國際社會可以建立對AI系統的信任,並降低濫用的風險。

促進對話與交流

儘管存在挑戰,但在AI治理方面與中國進行對話與交流至關重要。這可能包括在政府官員、研究人員和行業代表之間舉行定期會議,以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它也可能包括支持促進AI安全、倫理和安全合作的聯合研究項目和倡議。

強調共同利益

最後,重要的是要強調所有國家在確保負責任地開發和部署AI方面所擁有的共同利益。這些共同利益包括促進經濟增長、改善醫療保健、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加強全球安全。通過關注這些共同目標,國際社會可以為AI治理合作奠定基礎。

對全球科技合作的更廣泛影響

美國政府關於BAAI的行動表明,科技領域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這種趨勢引發了人們對全球科技合作的未來以及技術格局可能出現碎片化的擔憂。

‘分裂網路’的風險

最大的風險之一是出現’分裂網路’,即不同的國家/地區開發自己的獨立網路生態系統,並具有不同的標準、協議和治理結構。這可能會為跨境數據流設置障礙,阻礙國際貿易與合作,並使其更難以應對網路安全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對多邊主義的需求

為了避免最壞的情況,必須重申科技領域的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原則。這包括通過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組織努力,為數位時代製定通用標準和規範。

促進開放性和互操作性

促進科技領域的開放性和互操作性也很重要。這意味著避免限制市場准入或歧視外國公司的保護主義措施。它還意味著支持促進創新和競爭的開源技術和標準。

公眾討論和意識的關鍵作用

最終,治理AI和促進全球科技合作的任何努力的成功都取決於促進知情的公眾討論並提高對這些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的認識。

教育公眾

必須對公眾進行有關AI及其對社會的潛在影響的教育。這包括提供關於AI技術的準確和易於理解的信息,以及培養對AI的倫理和社會影響的批判性思維。

參與公民社會

包括倡導團體、智庫和學術機構在內的公民社會組織在塑造關於AI治理的辯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組織可以提供獨立分析,倡導負責任的政策,並追究政府和公司的責任。

促進媒體素養

最後,重要的是要促進媒體素養並打擊關於AI的虛假信息。這包括教人們如何批判性地評估在線信息,以及支持事實核查倡議和打擊虛假信息宣傳的努力。

總之,將中國排除在制定AI規則之外的決定是一個複雜的決定,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雖然必須解決合法的安全問題,但找到一種方法來平衡這些問題與國際合作的必要性至關重要。前進的道路需要建立明確的紅線,促進透明度和問責制,促進對話與交流,並強調共同利益。通過共同努力,國際社會可以利用AI的力量造福人類,同時減輕其風險,並確保為所有人提供更公平和可持續的未來。利害攸關,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