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崛起给“AI六小虎”蒙上了一层阴影,它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比较基准。为了应对捍卫自身地位和保持竞争力的压力,这些参与者们都在战略上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方法。
Kimi已经显著地退出了激烈的投资驱动型用户获取战,将舞台让给了更大的科技集团,同时重新专注于基础技术研究。Jueyue Xingchen一直勤奋地推出一系列多模态大型模型,并加强与行业伙伴的合作。百川选择战略性撤退,放弃金融应用,转而专注于医疗领域,并停止了通用大型模型的训练。智谱则正在加强对Agent技术的关注,并与政府实体结盟,使其成为国内南北地区都炙手可热的资产。
MiniMax作为一个独特的案例脱颖而出,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通用大型模型领域,MiniMax坚持“模型-产品一体化”的理念,确保所有基础模型都直接服务于特定的产品应用。当Kimi主要针对国内市场时,MiniMax则战略性地优先考虑海外扩张。在对用户留存、增长和货币化的不懈追求中,据报道,MiniMax通过其受欢迎的海外产品“Talkie”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7000万美元年收入。
“一个卓越的模型可以带来一个卓越的应用,但一个卓越的应用和更多的用户并不一定能带来一个卓越的模型。”这句话概括了MiniMax的核心信念。
尽管闫俊杰很早就认识到技术投资的重要性,早于DeepSeek的迅速崛起,但MiniMax仍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这些挑战包括驾驭动荡的海外市场格局,以及应对来自国内科技巨头的激烈竞争。此外,其最初对B端(企业对企业)市场的缺乏关注也需要立即引起重视。
截至今年,除了智谱之外,AI小虎们似乎在获得进一步融资方面遇到了挑战。MiniMax重新强调模型开发、产品创新和货币化,能否使其突破竞争格局?
从模型-产品一体化到分离
MiniMax的模型从根本上与其他模型不同。
根据官方文档,MiniMax-01系列模型偏离了传统的Transformer架构,率先大规模实施线性注意力机制。为了说明这个概念,可以将传统的Transformer视为一种“蛮力”方法,类似于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并认真地做笔记。相反,线性注意力采用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类似于小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本质上,MiniMax的“底层创新”在于修改大型模型的基础架构。这种转变,类似于从公共汽车升级到轻轨系统,显著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MiniMax都倡导“模型-产品一体化”的概念,强调模型应该被设计用来服务于特定的应用。在实践中,每个MiniMax模型都与相应的AI应用产品配对。例如,文本模型驱动MiniMax助手,视频模型驱动海螺AI,而星野和Talkie则代表了全面的技术展示。
这种技术到产品的逻辑在MiniMax早期阶段的多模态方法中已经很明显。行业专家认为,MiniMax擅长识别可行的应用场景,使文本到图像、文本到视频和语音等单个技术能够有效地为C端(面向消费者)应用做出贡献,从而带来巨大的商业成功。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MiniMax的收入可能无法与专注于B端的智谱的规模相提并论,但其质量更高,积极的用户反馈将推动稳步增长。”
闫俊杰表示,战略转变发生在去年三月或四月左右。当时,他重新评估了用户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智能水平的提高并不那么依赖于许多用户”。
闫俊杰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非常清楚,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但本质上,当发生冲突时,谁有最终决定权。” 这突出了公司对技术坚定不移的承诺。
因此,模型-产品一体化方法被放弃。技术和产品被分离,技术专注于不断提高上限,产品专注于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闫俊杰拒绝当前使用投资驱动型营销来推动增长的AI应用逻辑。据了解,MiniMax还专注于在海外推广Talkie和海螺AI。DataEye数据显示,星野一度登上去年11月和12月AI App广告素材日榜第一名,素材量较前期增加了数倍。
继DeepSeek之后,MiniMax发布并开源了MiniMax-01系列模型,其中包括两个模型:基础语言模型MiniMax-Text-01和视觉多模态模型MiniMax-VL-01。此外,它还在技术方向上押注于长文本和Agent技术。
海螺AI,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产品方面,MiniMax采取了两项行动。首先是实施聚焦战略,统一对外输出的品牌形象。最广为人知的“海螺”被保留用于视频生成业务,而最初的AI助手“海螺AI”被更名为MiniMax。
另一个新的趋势也与AI视频有关。有报道称,MiniMax将收购深圳AI视频生成初创公司鹿影科技,双方目前已经敲定了收购意向。据报道,这家初创公司的核心产品是YoYo,一个二维动画AI视频生成平台。MiniMax的收购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从影视创作者和AI创作者扩展到二次元社区。
所有迹象表明,继星野和Talkie之后,海螺AI视频产品已成为MiniMax的新王牌。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去年年底的下架行为有关。点点数据显示,Talkie于2024年12月14日从美国App Store下架,并已于11月30日从日本App Store下架。
截至发稿时,当我们在美国App Store中搜索“Talkie”时,只找到了“Talkie Lab”,没有找到真正的应用程序。但是,根据App Annie的数据,Talkie应用程序仍在产生新的下载和付费费用。
目前,MiniMax的主要收入来自Talkie和星野,即两个主要产品的广告和充值订阅费。App Annie数据显示,从2023年4月1日到2025年3月底,Talkie在App Store的总收入为32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51.9万元);从2023年9月到2025年3月底,星野(仅在中国推出)的总收入为24.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万元)。
再加上广告收入,Talkie对MiniMax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光子星球通过整理数据发现,Talkie在App Store上的下载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是美国(28%)、德国(6%)、英国(5%)、加拿大(3%)和澳大利亚(2%)。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下载量比例较大的国家自然应该贡献更多的收入。根据上图,这意味着其他56%的地区应该产生大致相同比例的收入。但事实恰恰相反。仅产生28%的应用程序下载量的美国最终贡献了68%的收入。数据显示,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付费意愿越强。这解释了为什么MiniMax如此重视美国市场,以及为什么在被下架后发起疯狂的投资活动。
AI伴侣产品和中国海外公司被打上两个标签,这加剧了Talkie的风险等级。要么会被舆论下架,要么会成为中美博弈中的牺牲品。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MiniMax将宝押在了海螺AI视频上,这种视频风险较小,并且与生产力相关联。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海螺AI视频的市场反馈是积极的,其增长势头非常迅速。App Annie的数据显示,海螺AI于今年2月19日开始逐步在全球App Store上推出。截至4月1日,仅在四十二天内,其全球总下载量达到38.6万,App Store总收入为2.9万美元,其潜力不容低估。
迎接B端客户的挑战?
至此,MiniMax已经形成了Talkie、星野和海螺AI的产品矩阵,其全球化和C端AI应用的收入仍有机会实现稳步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其B端业务的缺点越来越明显。
在动荡时期,MiniMax的To B业务正在经历人员和业务的双重考验。
智涌新闻报道称,MiniMax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魏伟已离职。他此前主要负责To B方向的商业化,曾在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担任重要职务。
相关人士告诉我们,MiniMax的企业业务基本上是一种自然流量模式。客户来询问并完成它。它不会主动培养庞大的To B销售团队,而主要是销售API模型来达成交易。
另一位曾与MiniMax企业业务联系过的客户曾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委婉地指出,痴迷于技术的MiniMax散发着理工男的气质,有时似乎缺乏一点“情商”。
在DeepSeek之前,行业客户高度认可MiniMax的语音大型模型能力。其中,AI玩具制造商海威比BubblePal、阅文起点有声读物和高途教育都是其客户,主要应用场景包括AI对话、AI教学和AI讲故事。
在DeepSeek之后,MiniMax将其注意力转向了智能体和智能硬件领域,并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座舱等众多智能硬件公司共同成立了“MiniMax智能硬件产业创新联盟”。
从以上不难看出,MiniMax在B端业务上的风格倾向于轻交付。优点是周期短,风险小,但这间接扼杀了它在B端领域扎根的可能性。B端大型模型一直是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每个细分行业都像一棵复杂的树,盘根错节。你挖得越深,它就变得越困难。智谱依靠大学资源,不仅做信创,还做全套解决方案,以抓住高客单价客户,才能勉强挤入云厂商的行列。
不仅是MiniMax,许多AI公司也在通过联盟锁定生态地位。然而,这种联盟形式是不稳定的,并且大多呈现相互平台的合作关系。合作公司使用它然后离开。如果它不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很乐意再认可它几次。最终,双方合作的深度可以决定扎根行业的效果。
企业B端业务往往不像技术那样直接。它充满了游戏和权衡。想要破解To B这块硬骨头的MiniMax,需要一点决心和时间来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