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AI野心:ASI愿景与软银的战略布局

孙正义的AI雄心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一直公开表达他对ASI(人工超智能)的愿景,他预计’AI最终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比人类高出一万倍的智能水平’。这一声明是在2024年的各种公共场合做出的,突显了软银在AI领域的加速关注和战略运作。

软银的战略性AI投资

在这一时期前后,软银显著加大了在AI领域的投资和战略举措。

2024年,软银集团对多家AI驱动型公司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投资。其中包括投资AI初创公司Perplexity AI,领投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Skild AI,与Tempus AI在美国成立医疗保健合资企业,以及收购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

到2025年,软银加强了与OpenAI的合作。3月底,软银进一步扩大了其在AI芯片领域的版图,宣布以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0亿元)收购美国芯片设计公司Ampere。

再加上其现有的Arm的大量股份,这些举措表明了软银加强其在AI芯片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的战略意图。

错失英伟达的良机

六年前,软银出售了其在英伟达的全部股份,错过了该公司随后的爆炸性增长,英伟达的市值达到了万亿美元。现在,在当前的AI浪潮中,软银似乎正在卷土重来,表明其有潜力挑战英伟达的统治地位。

2024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AI峰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对观众说:“你们可能不知道,曾经有一段时间,孙正义先生是英伟达最大的股东。”然后,他幽默地与孙正义分享了一个假装“哭泣”的时刻,并补充说:“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哭。”

这一事件被视为软银错失的一个重大机遇,孙正义也公开承认对此感到遗憾。

2017年,软银在公开市场上收购了英伟达的股票,最终持有该公司近5%的股份,使其成为英伟达最大的股东之一。然而,软银在2019年出售了其股份,错过了英伟达登上增长轨迹顶峰的机会。

孙正义对投资AI芯片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在2024年10月的一次公开采访中,他声称英伟达“被低估了”。

过去两年,软银集团一直在积极建立联盟,投资AI芯片和相关基础设施产业,以实现其ASI愿景,并可能旨在纠正过去的疏忽。

孙正义甚至阐述了一个理由:通过促进超级人工智能的发展来推进人类进化。他预测,超级人工智能(ASI)将在2035年实现。

孙正义强调,ASI与更常被讨论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不同。AGI指的是能够处理多项任务并表现出类似人类灵活性的通用智能,它不太可能显著改变人类社会中现有的规则。另一方面,ASI将远远超过人类智能,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转折点,ASI驱动的智能机器人将代表人类执行各种体力任务。

软银的ASI部署战略

根据软银集团的计划,部署ASI涉及四个关键维度:

  • AI芯片
  • AI数据中心
  • AI机器人
  • 能源

其中,AI芯片是核心基础设施。

“Arm将为ASI提供基础技术,”孙正义表示。他补充说,虽然Arm很重要,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自实现ASI。软银集团的所有成员将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这解释了软银越来越多地收购AI芯片领域公司的原因:从投资Arm开始,到收购Graphcore和Ampere,软银的AI芯片战略越来越明显。

TechInsights的AI技术总监Anand Joshi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软银的目标是成为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最近的投资活动反映了这一雄心。

“为了充分发挥AGI应用的潜力,需要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涵盖芯片、IP、服务器、CPU、AI加速器等等,”他进一步解释说。当软银投资AI半导体时,它总是着眼于更广阔的愿景,这三者在这个蓝图中形成了完美的补充:Arm为数据中心提供处理器IP;Ampere基于这些IP构建数据中心专用芯片;Graphcore专注于数据中心AI加速器芯片的研发。

关于这三家公司将如何形成业务协同效应,Anand Joshi指出,“目前尚不清楚这三家公司是否计划整合现有产品或推出新的解决方案,但这三者的结合有潜力构建一个完整的AI应用基础设施。”

通过这种垂直整合,OpenAI可以提供经过优化的模型,以在此独家架构上运行,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领先的模型性能。“企业客户将通过API调用购买这些AI服务器功能,而按使用付费的模式很可能为他们创造巨额利润,”他补充道。

由于软银正在通过投资和收购来构建AI核心芯片生态系统,因此有些人认为软银计划创建一个潜在的英伟达竞争对手。

挑战与竞争

然而,在现阶段,这仅仅是一个愿景。一方面,英伟达已经基于十多年来对CUDA等软件生态系统的持续投资,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护城河。时至今日,英伟达GPU芯片仍然是AI训练的首选。这种生态优势赋予了它在AI推理方面一定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市场调侃的“反英伟达联盟”正在加速其增长。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云服务供应商正在通过与ASIC芯片设计公司合作,迅速迭代自研的AI推理芯片,而博通和迈威尔(Marvell Electronics)是重要的受益者。

面对现有的竞争环境,新进入者很难快速取得突破,尤其是Graphcore和Ampere在被软银收购时都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困难,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商业化能力仍有待提高。

根据软银的披露,Ampere的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52亿美元缩减到2024年的1600万美元,减少了近十倍。该公司似乎正在努力恢复盈利能力,但截至2024年,仍亏损5.81亿美元。净资产和总资产也在持续大幅下降。

根据公开信息,Ampere最初专注于云原生计算,后来扩展到人工智能计算(AI compute)领域。该公司的产品涵盖从边缘到云数据中心的各种云工作负载。

Graphcore之前提交的文件显示,其2022年的销售额为270万美元,亏损2.046亿美元。

关于运营状况,Anand Joshi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Arm和Ampere表现良好,但Graphcore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

“后者的芯片很难达到与同时发布的同代产品的性能水平,这已成为其主要挑战。然而,Graphcore已经意识到了支持软件的重要性,并开始投资于编译器和其他技术领域。这个环节恰恰是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挑战,必须克服,”他继续说道。

在Anand Joshi看来,相比之下,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已经进入市场,并拥有相对成熟的软件生态系统。然而,这些产品仍然缺乏x86架构所拥有的横向扩展能力(scaling ability)。“要取得成功,这三家公司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统一的软件路线图。”

其中,Arm无疑是一家在发展方面相对成熟的制造商。虽然在公众眼中,基于Arm架构的芯片产品覆盖了市场上超过99%的智能手机,但近年来,它也在为数据中心、PC和其他领域快速发展。

Arm高级副总裁兼基础设施业务部总经理Mohamed Awad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六年前,Arm推出了Arm Neoverse平台,用于下一代云基础设施。如今,Neoverse技术的部署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25年,运往领先的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能力中,近50%将基于Arm架构。亚马逊云服务(AWS)、谷歌云和微软Azure等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都采用了Arm计算平台来构建自己的通用定制芯片。

Anand Joshi告诉记者,Arm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例如,亚马逊正在推广其自研芯片Graviton,作为X86的低成本替代品,其市场表现目前良好。同样,亚马逊的“Graviton+Inferential”系列自研芯片产品定位为“x86+Nvidia”解决方案的低成本替代品。英伟达还在Blackwell系列产品中采用了Arm架构的Grace CPU芯片。

“因此,如果软银、Arm和Ampere能够成功实施这项战略,预计Arm将成为数据中心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他继续说道。

软银更广泛的AI投资战略

由于对AI相关产业的过度投资,软银公司在今年2月份的投资者大会上被要求解释其在AI产业的整体投资战略。

公司总裁兼CEO宫川润一分析说,这包括8个层面:通过与OpenAI的合资企业部署企业级人工智能项目“Cristal intelligence”;开发专门针对日语的原生大型语言模型(LLM);与微软日本合作,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联盟的一部分;为企业级客户提供Google Workspace的Gemini模型;建立日本顶级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在北海道和大阪建立AI数据中心;开发AI-RAN并部署AITRAS,以推动AI-RAN从概念走向生活;构建超级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

这意味着,面对ASI愿景,软银的布局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从计算能力到通信、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全面维度。

客观地讲,这也预计将有助于目前在游戏中显得相对较弱的AI芯片公司进一步巩固其能力。

Anand Joshi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英伟达出色的软件栈在性能方面远远超过了其竞争对手。Ampere和Graphcore目前在性能方面无法超越英伟达。“他们必须专注于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优势,或者使用价格/推理能力、性能/功耗比作为突破口,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突破。”

他进一步指出,由于软银是OpenAI的股东,他们可能会在Arm和Graphcore平台上优化OpenAI的一些模型。这些模型可能代表最先进的AGI技术,并采用独家销售策略。这将使它们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我相信软银将推动对Arm技术路线图的调整,以帮助Ampere和Graphcore的发展。因此,我们将看到Arm的IP路线图将紧密契合OpenAI提出的AI大型模型需求,”Anand Joshi继续说道。

软银确实正在加强其与OpenAI的业务联系。

今年2月,软银宣布与OpenAI合作构建“Crystal Intelligence”,Arm也是重要的成员。软银指出,作为与OpenAI协议的一部分,包括Arm和软银公司在内的软银集团公司将在日本优先获得OpenAI开发的最新和最先进的模型。

4月1日,软银宣布进一步投资OpenAI。软银指出,OpenAI是其努力迈向ASI的重要合作伙伴。自2024年9月以来,该公司已通过软银愿景基金2向OpenAI投资了总计22亿美元。1月21日,软银和OpenAI联合宣布了“星门”(Stargate)计划,该计划旨在为OpenAI构建专用AI基础设施。这次,软银计划为此投资高达300亿美元,另有100亿美元分配给联合投资者。

当然,软银对英伟达的态度并不完全是外界认为的“竞争/敌对”情绪。2024年11月,也就是在黄仁勋和孙正义对话前后,英伟达和软银宣布将开展业务合作。一方面,软银目前需要使用英伟达GPU芯片来构建计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英伟达也在通信加速方面进行了部署,这将有助于提高软银ASI路线中AI-RAN的技术能力。

在上述峰会上,黄仁勋动情地说:“我从事科技领域多年,从PC浪潮开始。整个计算行业从PC开始,然后发展到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云和人工智能。孙正义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每一轮中(准确地)选择了(潜在的)赢家并与他们共同发展的人。”

当前的AI浪潮正在涌动,AI芯片领域也在涌动,巨头们正在显示出加速竞争与合作的迹象,寻求更丰富的产业链能力。无论孙正义的“十年之约”结果如何,它都为新一轮技术变革奠定了重要的脚注。